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4-07-03 11:40:08 浏览: 次
江南体育繁昌窑位于安徽省长江南岸,皖南丘陵地带,水陆交通都非常便利。繁昌历史悠久,古称春谷,两汉建县。繁昌窑遗址分布在繁昌县城南郊和西郊的丘陵山坡上,主要包括南部柯家冲和西郊骆冲一带,其中,以南郊的柯家冲窑址规模最大,保存最好,是繁昌窑的中心窑址地区,代表了繁昌窑制瓷的年代范围和器物的总体特征。
繁昌窑烧造瓷器的年代可追溯到五代,北宋中后期逐渐衰落。其中繁昌窑可能曾为南唐宫廷生产过贡瓷。在唐代瓷器中青瓷及白瓷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
随着南北方窑流的增多,传统北方白瓷也逐渐向南方传播,特别到五代时期,白瓷数量急增。安徽地区五代时期墓葬出土的白瓷情况也窥见一斑。当时繁昌窑就烧制过白瓷,产品具有北方瓷的某些特征,特别是骆冲窑的白瓷,白度很高,胎釉结合紧密。由于五代时期北方发生战乱,大批北方窑工南下江南,同时繁昌先后属于扬吴和南唐政权控制,境内相对安定,生产持续发展,这对地处江南地区的繁昌窑瓷业起到促进作用,所以产品质量提升。从窑址发掘情况证实繁昌窑青白瓷创烧于五代,也是最早烧造青白瓷的窑口之一,繁昌窑在五代时期就采用了瓷石中加入高岭土制瓷新工艺,使瓷器的温度大大提高,不易产生变形,改善了瓷器的质量。比传统的“二元配方”工艺起源于元代初年景德镇的观点要早三百年。五代北宋早中期,是繁昌窑青白瓷发展的鼎盛阶段,瓷器器形丰富,特别是生产了镂空炉、注子温碗、托盏、高足杯、六管瓶和凤首执壶等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造型,代表了繁昌窑青白瓷的烧瓷水平,有较高的艺术、历史价值。
繁昌窑的性质,是个民窑,以烧民间生活实用瓷为主,品种繁多。主要有碗、盏、杯、碟、盆、盘、盂、瓶、罐、盒、炉、壶、奁、佣、玩具、谷仓等。造型工整,制作精细,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繁昌窑的产品主要造型特点,胎质相对的普遍较厚,大都为矮圈足,足圈外直内撇,稳实而厚重江南,以素瓷为主,少量的瓷器有简单刻花、印花,朴素无华,但其中也不乏精品。
繁昌窑生产的二系盘口壶(由鸡首壶演变而来),盘口束颈,二系置于肩二侧,多见于五代至北宋初,北宋中、后期逐渐不见。这种样式的壶不见江南诸青白瓷窑江南,是繁昌窑的典型代表作品。
繁昌窑的杯种类繁多,有高足饼底杯、平底杯、高足杯等。其中,最美观的是荷花形杯。繁昌窑青白釉高足饼底杯,又叫“净水杯”,为佛教用器。这种杯内腹无釉,内底中心都有一个小凹窝。
安徽博物院藏繁昌窑镂空薰炉,炉分身和座两部分,上部炉身又有内外层结构,外层上是一个筒形状器,敞口外卷唇,沿边塑贴乳丁纹一周,器外壁有六个花形镂空装饰,下边缘外撇。刻有锯齿状凹凸棱,外层下斜收似碗形,外壁刻斜条纹。内层里有一个圆筒形底座。下部为六瓣莲花形炉座,上刻划斜线纹,下刻划一周仰莲瓣纹,底边缘外卷。通体施青白釉,釉色灰青泛黄。
托盏是由盏和托配套使用的茶具,又称“盏托”,它是由汉代的耳杯和托盘演变而来。瓷托盏始见于东晋、南北朝时期。唐宋以来随着饮茶风盛行,托盏已成为当时流行的用器。
从繁昌窑瓷器的烧造工艺和成熟的器形来看,早期的繁昌窑瓷器精美程度不输于同时期的景德镇窑青白瓷,甚至更精致、工整。繁昌窑是我们研究中国青白瓷起源生产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