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江南体育文化观察丨从春节申遗成功看淄博非遗热

发布时间:2024-12-14 18:16:41 浏览:

  江南体育官网2024年12月4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文化价值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至此,我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到了44项,居世界首位。

  “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再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国将迎来第一个世界非遗版的春节。从深层意义上看,春节不单单只是家庭的团聚,还是社会文化的综合体现,展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和平、和睦相处”的生活哲学和价值理念。

  春节申遗成功,对于促进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方面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卷帙浩繁的文化记载和从式微到兴盛的传统文明回归面前,人类的任何一点努力,都被历史这面镜子观照着,而那些蒙尘经年的民间技艺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终会闪耀出独有的光辉。

  早在2006年,由淄博市申报的“孟姜女传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就驶上了快车道。之后,淄博陶瓷烧制技艺、琉璃烧制技艺、周村丝绸染织技艺、鲁派内画、聊斋俚曲等14项代表性项目相继跻身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3项、388项分别成为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着深厚历史和人文积淀的淄博在非遗保护进程中,展现出无比瑰丽和梦幻般的前景。

  民以食为天。对淄博人来说,周村烧饼可谓是家喻户晓的美食品牌。12月9日,记者来到坐落于周村古商城的周村烧饼博物馆采访。虽然不是节假日,但到访的游客仍络绎不绝。在这里,游客不仅能品尝到新鲜出炉的周村烧饼,还可参与周村烧饼的制作,感受传统技艺的博大精深。周村烧饼博物馆馆长宋轶告诉记者:“别看周村烧饼只有巴掌大小,内中却有大大的学问。优质的配料是烧饼的命脉,精湛的制作技艺才是美味升华的奥秘。”

  周村烧饼制作最出彩的环节是技师把厚度仅为一毫米并已沾满芝麻的饼坯,翻手旋转江南体育,置于右手背上托住江南体育,依靠腕力,将其送入200℃高温的炉膛内,把饼坯贴于旋转的热鏊子上。短短几分钟,一张形似满月、薄如秋叶的周村烧饼就成熟了。

  周村烧饼制作技艺之所以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周村烧饼人对这一技艺的匠心传承密不可分。如今,近3000平方米的周村烧饼博物馆已被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认定为“老字号文化遗产活态博物馆”,更成为国内外游客蜂拥而至的网红打卡地。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熟悉的味道。景德东这家传承了87年的糕点手造工坊,持续丰富着淄博人的餐桌与味蕾,在鲁派糕点的江湖之上,成就了一个堪称传奇的经典品牌。

  在博山西冶街这条熙熙攘攘的街道中段,景德东是最具吸引力的存在。古朴的砖红色外墙,亮眼的浑厚门匾,让每位走进景德东的顾客都仿佛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近日,记者来到这家老字号门店,看到正排着几十米长队购买糕点的顾客群时,真有种恍如隔世之感。穿过自制糕点柜台,店的一侧是景德东糕点历史博物馆,老物件、老照片,把人带入商号林立的百年老街之中。

  说起景德东糕点的制作技艺,最熟知的莫如这家老字号的掌门人张亮。作为博山景德东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亮对每一块糕点的制作都要求精益求精。记者了解到,景德东糕点制作共有三个手工车间,一个手工车间每天能制作七至八种糕点类型,因为是纯手工制作,每日的售卖数量也有限。

  作为淄博传统糕点的典型代表,创建于1937年的“景德东”,占据了淄博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记忆。2007年,当从父亲手中接过“景德东”的品牌经营权时,张亮还不满27岁。虽然年轻,但他对“景德东”老字号的认知始终心怀崇敬。他懂得,不仅要探索如何把这一传统糕点产业经营下去,更要在传承和创新的平衡中承担起发展老字号品牌的重任。2021年,景德东糕点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去年11月,又被山东省认定为省级非遗工坊。

  在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有一个名为“秦砖汉瓦拓片技艺”的项目颇引人关注。“秦砖汉瓦拓片技艺”的前世和今生是怎样的?拓片技艺又何以能走进非遗?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日前在淄博陶瓷琉璃国艺馆的一角,见到了这一古老传统技艺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峰。

  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张峰,对秦砖汉瓦拓片项目的喜爱几近成痴。在他的工作室,条案上、茶桌上、柜子里甚至地面上,几乎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砖瓦物件,每一块的秦砖汉瓦都散发着年份久远的幽蓝的光,而以浮雕形式出现的繁体汉字,也以美轮美奂的艺术风采摄人心魄。张峰拿起一块刻有“宜子孙”字样的秦砖说:“秦砖汉瓦拓片技艺项目,自清代光绪年间淄川区黄家铺村、贾庄村乡绅张兵地发源传承以来,至今已历经五代,传承群体日益增多,形成了项目技艺的淄博特色。”

  秦砖汉瓦拓片技艺的核心要素,是对古代体现中华传统建筑物质文明最辉煌和鼎盛的秦砖汉瓦中的精美文字、奇特动物形象等,用汉文化拓片的形式予以完美复原,需要纯手工操作,对艺人的美学要求标准甚高。作为该非遗项目第四代传承人,张峰投入了全部的心血和热情。二十余年间,他遍访国内秦砖汉瓦博物馆,对每一时期出土的物品,都尽可能现场观摩,仔细比较各地出土珍品的材质、文字、纹饰,领略其蕴蓄于古拙深处的“至简之美”。

  如今,该项目的第五代传承人张皓琛师从其父,全面掌握了项目技艺,适度创新优化,将原有的单一色彩向多色调发展,让秦砖汉瓦拓片艺术以更亮丽的基调走入百姓的生活中。

  无独有偶。不久前,淄博赏石全形拓创始人曹毅前往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为笔墨纸砚非遗品牌智造研修班的学员们带来了一场全形拓技艺课程。全形拓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瑰宝之一,以其精湛的技艺传承广受人们青睐。曹毅自2013年起开始潜心研究赏石全形拓技艺,他的作品在2016年举办的中国艺术品博览会上获得创新组金奖后,又参加第七届中国非遗博览会暨赏石艺术国家级非遗展,获得赏石非遗特等奖。近年来,曹毅专门开设了“非遗课堂”,把自己掌握的全形拓艺术知识无私奉献给了社会,激发了年轻一代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表述中,独特性是首要的。它必须是传统的文化形态,体现为独特的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淄博陶瓷烧制技艺就是在数千年中国陶瓷文化发展过程中得以传承的“活态非遗”,2011年5月,淄博陶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世代传承的手造精神受到了进一步弘扬和褒奖。

  如果把淄博陶瓷艺术世界比作一个星空,都瓷苑·刘永强陶瓷艺术博物馆无疑是最耀眼的星宿之一。作为鲁青瓷刻绘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刘永强以鲁青瓷为模件进行创作,镌刻人物、花鸟和风景,然后再完成彩绘,开创了釉下彩制作工艺鲁青瓷彩绘的艺术先河。

  淄博陶瓷烧制技艺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被世人关注,也离不开陶瓷多业态、多类别创作形式和技艺的支撑和探索,博山窑陶瓷雕塑就是淄博陶瓷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山窑陶瓷雕塑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任国栋正在创作陶瓷雕塑作品。

  博山窑陶瓷雕塑兴于清末陈希龄,传陈怀慈后又经陈贻谟传至杨玉芳。杨玉芳经过多年的传承创新,独创“瓷人杨”品牌,其陶瓷雕塑作品情趣盎然,极富韵味。杨玉芳和她的“瓷人杨”品牌已成为博山窑陶瓷雕塑的新代表,并将这一技艺传承至第六代。

  12月10日,记者来到以博山窑陶瓷雕塑而名闻遐迩的春秋陶坊,采访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任国栋。博山窑陶瓷雕塑的泥料取自一种名叫“青青泥”的瓷土,采用传统制作方法,步骤细腻,手法独特,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2021年,春秋陶坊被评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泱泱齐风,手造沃土。作为齐文化发祥地,淄博堪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区,在国家公布的十大类非遗项目中,淄博均有生动体现。近年来,我市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四级非遗保护体系,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全面系统认定和记录;多模式推动非遗融合发展,打造周村古商城、颜神古镇等一批非遗特色景区,发展壮大泰山瓷业、清梅居、裕厚堂花灯等一大批非遗品牌;多渠道策划非遗展播活动,组织参加中国非遗博览会、非遗精品展、非遗市集等主题活动,非遗项目影响力、美誉度不断提升,各种非遗体验活动也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积极参与。

  淄博市文化馆馆长张雅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非遗作为一种‘活态文化’江南体育,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传承发展理念,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使广大非遗项目走进大众视野,让非遗的热度真正活力不减,经久不衰。”

Copyright © 2012-2018 江南体育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2022009349号

搜索